9月25日,iAgri China第六届中国国际智慧农业应用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正式开幕。设施农业工程中心徐立鸿教授作为本次论坛的特约嘉宾现场解读“AI+农业”的热点与思考。
论坛以“5G+AI 赋能智慧农业”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农业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农业园区、农垦、农场、农业合作社,植物工厂,农业上下游产业链代表企业的参与。在农业生产中,人工智能助力农业生产精细化,从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在种植领域,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对农作物生长情况及环境数据进行建模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指导。在农业服务中,人工智能可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农产品供需失衡及农业融资难等问题。
一方面,行业主管部门或企业运用人工智能建立农产品价格走势预测模型,指导农业生产主体动态调整产能,既可减少由于盲目生产导致的成本浪费,也能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我国人工智能与农业领域深度融合面临多重挑战。
另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国外农业领域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融合模式和较大范围的应用。而我国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典型案例,但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薄弱;二是智能化农业设备供给水平不足;三是农民应用人工智能的意愿和能力不够。面临这些多重挑战。
针对上述多个模块内容,徐教授现场解读了“AI+农业”的热点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