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宗旨
历史聚落是指中国农耕文明中具有很强风俗性、地域性和历史性特征,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沿用、具有保存和活化价值的村落和城镇风土街区。据统计,在我国的40余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半数以上分布在村、镇的历史聚落当中,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同济大学历史聚落保护与再生研究中心”,是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三个一亿人”战略构想,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组织
“同济大学历史聚落保护与再生研究中心”将以历史建筑研究相关学科为基础,研究项目为带动,依托两个学校二级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同济大学新农村研究院,采用共建方式,整合校内外相关优势资源,形成独立、独特的学术研究团队,建设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的历史聚落保护与再生研究平台。
3、职能
“同济大学历史聚落保护与再生研究中心”的基本职能将包括:申报和完成国家、省市相关研究课题;整合资源,促进跨学科协同与创新;推进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应用实施;促进历史聚落保护与再生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普及。
4、研究
1)理论研究
(1)乡村历史聚落和风土建筑的资源分布与类型特征研究;
(2)城镇化进程下的历史聚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技术研究
(1)历史聚落信息采集技术研究;
(2)历史聚落与风土建筑的维护与修缮技术研究;
3)设计研究
(1)历史聚落和风土建筑保护与再生的控制规范和设计导则研究;
(2)历史聚落和风土建筑保护与再生的设计方法研究。
5、团队
 常青 教授,博导, 系主任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张鹏 副教授 建筑历史与理论,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