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应同济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沈峥教授的邀请,荷兰Wangeningen大学李冠娜教授和Harry Bitter教授率领团队来院进行学术访问交流。
交流期间,李冠娜教授围绕非贵金属催化剂理论计算研究及机器学习技术在理论计算中的创新应用,作了题为《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Transition Metal Carbide Catalyst for Hydrodeoxygenation Reaction》的精彩学术报告,引发了现场参与人员的热烈反响与深入探讨。
李冠娜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要合理设计具有更佳催化性能的过渡金属碳化物(TMC)催化剂,就必须从根本上了解其结构-活性关系,尤其是在操作条件下的结构-活性关系。催化动力学计算建模是在原子水平上深入了解结构-活性关系的系统方法。李冠娜教授在报告中系统介绍了采用综合建模方法全面了解催化剂操作条件下Mo2C和W2C催化HDO的反应机理,展示了通过掺杂杂原子过渡金属来提高碳化物催化剂活性的实用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李冠娜教授进一步指出,机器学习技术的引入,正推动计算催化研究从传统的“假设-验证” 模式向数据驱动的智能预测模式转变,成为攻克复杂催化体系研究难题的关键技术突破。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为中荷双方科研团队搭建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对话平台,让在场科研人员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在加速催化领域发展的研究价值。双方均表示,未来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在机器学习和理论计算等交叉学科领域的合作。
李冠娜教授拥有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荷兰埃因霍芬工业大学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计算催化与表界面化学,多年来专注于甲烷活化,CO2转化和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催化反应机理和计算机人工智能辅助催化材料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截止目前李冠娜博士已发表学术论文77篇,其中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cience Advance,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际著名期刊。单篇论文最高引用超过1000次,H因子44。李冠娜博士曾获得荷兰Veni-talent基金, 是荷兰催化协会会员,催化领域知名国际期刊ChemCatChem顾问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