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Bioresource Technology | 张亚雷团队沈峥研究员课题组研究成果:酶性生物降解塑料制备与食品废弃物厌氧共消化的性能
发表时间:2024-05-06 阅读次数:73

   近期,Bioresource Technology(中科院工程技术类一区的Top期刊,IF=11.4)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新农发展研究院中心张亚雷团队沈峥研究员课题组的研究成果“Enzyme modified biodegradable plastic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anaerobic co-digestion with food wasteDOI10.1016/j.biortech.2024.1307392021硕士刘文杰为论文第一作者,沈峥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

   在禁塑、限塑和推行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BP的背景下,BP与餐厨垃圾(FW)厌氧共消化将成趋势。在BPFW厌氧共消化的研究初期,发现两者的厌氧共消化存在异步问题,这也是目前这样研究存在的挑战。为解决BPFW厌氧共消化的异步问题,本研究引入酶改性BP技术,开展了探索性研究。为探究酶改性BPFW厌氧消化效果,首先以质量比为12的聚乳酸(PLA)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为主要成分,制备了三种分别由蛋白酶KPK)、猪胰腺脂肪酶和淀粉酶改性的酶改性BP接着对酶改性BPFW厌氧共消化进行了产甲烷潜力BMP测试。结果显示,荧光显微镜表征证明,成功地负载在酶改性BP的表面,且在厌氧共消化实验后仍然稳定存在于酶改性BP的表面。此外,SEM表征证明,在厌氧共消化改性BP较未改性BP的表面被破坏程度更显著。在BPFTIR表征结果中发现,酶改性BP-C-N-含量稳定存在,说明厌氧共消化反应后酶依旧可以稳定存在于酶改性BP表面。同时,厌氧共消化反应后酶改性BP-C=O含量较未改性少,说明厌氧共消化改性BP较未改性BP的表面被破坏程度更显著。

研究示例一

   在厌氧共消化后酶改性BP的降解率普遍高于未改性BP其中PK改性BPFW嗜高温厌氧共消化试验PK_CH中的BP降解率最高29.76%此外,在BMP试验中,PK_CH累积产甲烷量也是最高,为265.4 mL (g VS)-1相对于未改性BPFW嗜高温厌氧共消化试验BC_H),甲烷产生周期BC_H24天缩短到PK_CH20天,而且累积产甲烷量也从240.9 mL (g VS)-1增加到265.4 mL (g VS)-1。通过累积产甲烷量结果拟合三种模型后发现,Modified Gompertz模型比较适用于酶改性BPFW厌氧共消化,且PK_CH在其中表现出较低迟滞期和较高的产甲烷预期值所以综上所述,PK改性BP比较适合用于与FW厌氧共消化。在不同酶改性BPFW厌氧共消化试验中发现,与BC_H相比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7菌属PK_CH中大量存在。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7倾向于在聚合物表面定植BP的降解具有积极的影响。这可能是PK潜在地促进了该菌的生长发育,也因此而促进了PK改性BP的降解

研究示例二

   上述研究得到了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项目(2022YFE0120600上海市科技委员会(23dz1203700,2020dz1203600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1A20322中国宝武低碳冶金创新傅-BWLCF202105和贵州省科技项目([2024]正常048[2023] Normal 051)的资助。


Copyright 2013 © 同济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管理登陆

地址: 中国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电话:8621 65982420 访问量